戏曲的理解「戏曲应该如何理解」

中国戏曲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空间,单纯从形式上来说,就十分值得考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全能戏曲家吴梅老先生认为,中国戏曲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虚拟性,追求神似和以形写神的韵味。

不得不说,这种神似的特点是因为戏曲舞台曾有的简陋和有限的技术空间,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留下的空白,而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力的发挥。一个动作、一句唱词、一张脸谱,都涵盖了许多值得探讨的文化内涵,而戏曲本身的流变也增加了其更为精彩的历史属性。可以说,中国的戏曲是一种创造,而且是一种极具解放力的创造,它解放了人们的主观空间,让戏曲的欣赏者也一同参与到唱念做打的表演之中,这同时也加强了欣赏者无形中对戏曲人物的再认知。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是汉族特有的民族艺术。“戏曲”一词始见于《水云村稿》中(词人吴用章传),指南宋流行于民间的永嘉戏曲,是南戏戏文发展之先导。在河南省出土的一座宋代墓葬里,发掘出来的“宋杂剧演员丁都赛雕像砖”,是中国现存的最早记录戏曲演出活动形象的文物。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问世首次将中国传统戏剧推上近代学术之林,“戏曲”乃成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专称。

中国戏曲早在汉代就有了百戏的记载,在13世纪已进入成熟期,其鼎盛时期是在清代。

戏曲的理解「戏曲应该如何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戏曲始终扎根于中国民间,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因此,简单来讲,戏曲演员所饰演的剧中人物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做的肢体表演,就是所谓的“戏”,而戏曲演员每日所练以及表演的唱、做、念等声音表演,就是所谓的“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写道:“戏曲是场上艺术,重点在于展示曲辞、唱腔、科介及舞台服饰之美。”其中就包含肢体表演的“戏”和对白演唱的“曲”。

戏曲在“戏”的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此类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而“曲”的表演中,唱,指唱腔技法,讲究“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

王国维将戏曲定义成“合歌舞以演故事”,由此更可以看出,戏曲必须具备演员、剧场、诗歌、舞蹈、音乐、代言体、演故事等基本元素,结合了“戏”和“曲”两方面的演出。有学者将王国维对戏曲的定义视为戏曲小戏必须具备的条件,小戏的表演艺术较为原始。而相较于小戏的大戏有更高度的艺术表现,已经是综合的文学与艺术,其定义为:“中函古典戏剧是在搬演故事,以诗歌为本质,密切结合音乐和舞蹈,加上杂技,而以讲唱文学的叙述方式,通过俳优装扮,运用代言体,在狭隘的剧场上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文学和艺术。

戏曲是“戏中之曲”,在戏中演唱唱词。起源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的特点是: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女的反串,既可以是男人扮演女人,也可以是女人扮演男人;二是四大行当的划分:生、旦、净、丑;三是脸谱,这是一种极具夸张性和表现性的化妆艺术;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就是表演的规范化。

戏曲的理解「戏曲应该如何理解」

同时,其音乐性在于有各种各样的演唱形式,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这些表现手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而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则是可以有效地起到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渲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所以,中国戏曲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全方位性的舞台艺术样式。它有效运用了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而各种糅合在一起的形式却并没有因为彼此的混杂而失去了自身的个性特色。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这些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就是为了一个目的——通过各种传达具象和意向的手法,来表现一个具有审美性的故事。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这也就是戏融于曲,曲融于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